生态脆弱区域如何开展生态修复?
日期:2020.08.20             来源:网络

我国是世界上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最大、脆弱生态类型最多、生态脆弱型表现最明显的国家之一。全国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55%,荒漠化、水土流失、石漠化等主要集中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2%左右。

生态脆弱区修复技术需要达到的核心目标是调整人与地之间不合理和不协调的关系,关键是要解决区域的水土失衡问题,需要因地制宜并具有鲜明的地域针对性。在一般意义上,生态脆弱区的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生物类,主要包括人工建筑技术、高效旱作经果林技术、防除毒杂草技术、景观格局优化技术、物种筛选技术、人工生物结皮和林分改造技术。

2)农作类,主要包括高效种植技术、等高沟垄种植技术、土壤保水技术、免耕/休耕技术、土壤快速熟化和土壤改良技术。

3)工程类,主要包括植物沙障技术、新型水窖技术、地坎/地埂保护技术、机整梯田技术、坝系水土资源利用和人工湿地建设技术。

4)其他类,主要包括生态补偿、划区禁牧/轮牧/休牧、舍饲养畜、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降雨和化学固沙等。


 





联系电话:0755 86594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