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进入攻坚期
日期:2020.09.15             来源:网络

目前,相关部门和“11+5”个试点城市及地区正抓紧提炼试点阶段性成果,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无废城市”建设示范模式。

在9月13日上午召开的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推进会上,“无废城市”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生态环境部固体司司长邱启文介绍,自2019年“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启动以来,“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当前,试点工作正处于攻坚期。

2019年1月,我国启动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由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等18个单位共同推动。

深圳、包头、铜陵、威海、重庆、绍兴、三亚、许昌、徐州、盘锦、西宁等11个试点城市,以及河北雄安新区(新区代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代表)、中新天津生态城(国际合作代表)、福建省光泽县(县级代表)、江西省瑞金市(县级市代表),共16个试点城市和地区进入实质操作阶段。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到2020年,将系统构建“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探索建立“无废城市”建设综合管理制度和技术体系,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无废城市”建设示范模式。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咨询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介绍,我国每年固体废物产生量近100亿吨,且呈逐年增长态势。如此巨大的固体废物累积堆存量和年产生量,如不进行妥善处理和利用,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资源造成极大浪费。

目前“无废城市”建设仍存在诸多难点和问题,包括固废基数大、政府当期有效财政投入难以覆盖多年环保欠账;固废处置市场竞争激烈,各类固废处置存在断点、碎片化和无处置的问题;固废管理和治理受行政区域的限制,不联不通,无法规模化和集约化;农村的面源污染面大量广;产业链的前后分割,整体治理效果有限。

推进会上,“无废城市”建设试点部际协调小组副组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庄国泰表示,我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进展顺利,已取得阶段性成效,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下,试点城市把“无废城市”建设与推进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转型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结合起来,也日益发挥出辐射、带动作用。

庄国泰表示,当前,“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应加快推进试点方案的落实,“绝不能把写的,当成做的”,提升监管能力,防范风险,重点推动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有机废物的处置能力,加快补齐短板。





联系电话:0755 86594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