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新冠肺炎疫情我国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将全面提速
日期:2020.03.18             来源:五大湖环保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国医疗废物(包括医疗废水和医疗垃圾)日处置量最高时达到3200多吨,而疫情发生初期只有2000多吨,医疗废物的处置量整整增加了1100多吨;武汉市医疗废物则由日均40吨增加到最高时的日均240吨。


无疑,新冠肺炎疫情对于我国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和水平来说是一次大考。


面对建国以来十分罕见的严重疫情,我国医疗废物处置基本上没“掉链子”。


但是,这次疫情也暴露出了我国医疗废物处置存在的短板。其中就包括有的地方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持续超负荷运行;个别地市仍没有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等。


医疗废物处置存在的短板问题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疫情期间,也就是今年2月2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补齐医疗废物、危险废物处置短板;2月24日,卫健委和生态环境部等10个部委联合印发了《医疗废弃物综合治理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方案》要求,到今年年底全国每个地级市都要建设一个规范的医疗废物处置设施。


从新冠肺炎疫情到《方案》的出台,随着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的提速,我国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及水平也将大幅提升。


武汉医疗废物产生量增加7倍


事实上,更令监管部门担心的是,我国现有的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和水平能否应对这次疫情,特别是随着医疗废物产生量的大幅增加,会不会出现医疗废物不能完全处置的情况。


据生态环境部介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58个城市共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487家。疫情发生前,全国医疗废物日产生量为4902.8吨,到3月初已经达到6022.0吨。赵群英透露,仅3月7日这一天,全国共收集医疗废物3198.7吨。


生态环境部表示,截至3月7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定点医院2716家,接收定点医院污水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有2114座,集中隔离场所6093个。疫情发生后,生态环境部通过排查累计发现,废水处置中存在无治污设施、未正常运行治污设施、末端消毒落实不到位等3类346个问题。

这也一个侧面反应出,医疗废水处置所面临的问题同样不能小觑。


医疗废物设施短板问题或借疫情彻底解决


《医疗废弃物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卫健委、生态环境部等10部门共同制定出台的一个针对医疗机构废弃物如何综合治理的文件。从医疗机构内部废弃物分类和管理、医疗废物处置、生活垃圾管理到输液瓶(袋)的回收利用,《方案》都有涉及。其中,《方案》要求,加强医疗机构废弃物综合治理,实现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同时,《方案》还提出,严禁混合医疗废物、生活垃圾和输液瓶(袋),严禁混放各类医疗废物;医疗废物应交由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集中处置单位,执行转移联单并做好交接登记,资料保存不少于3年。


《方案》明确,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有关政策,将非传染病患者或家属在就诊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以及医疗机构职工非医疗活动产生的生活垃圾,与医疗活动中产生的医疗废物、输液瓶(袋)等区别管理。输液瓶(袋)的回收利用要按照“闭环管理、定点定向、全程追溯”的原则,由地方出台政策措施,确保辖区内分别至少有1家回收和利用企业或1家回收利用一体化企业,确保辖区内医疗机构输液瓶(袋)回收和利用全覆盖。


按照《方案》规定,今年年底前,全国每个地级市至少要建成1个规范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2022年6月底前,每个县(市)都要建成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赵群英说,随着市县两级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及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的建立,将解决全国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不足的问题,最终实现平稳、安全、可靠的处置。





联系电话:0755 86594158